1. 首页 > 快手教程

为什么刷视频就是60帧率

大家好,今天是为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刷视频就是60帧率的一些困惑,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就开始吧!

为什么帧率达到60fps页面就流畅

我们平时在做性能优化的时候,经常会提到一个指标就是页面帧率达到60fps,但是这个判断值60是怎么来的呢?为什么不是50或者70fps?

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网络资料,并整理成下文:

有人说可能是人眼的感知极限就是60fps,60hz对人眼识别来说已经具备较高的平滑度,但是通过查阅百科得知85hz是人类大脑处理视频的极限,人眼无法分辨更高频率的差异。

人眼在看画面时,画面帧率高于每秒10-12帧的时候,就会认为是连贯的。

一般电影的拍摄及播放帧数是每秒24帧。

有人会说:既然你说画面帧率越高,用户体验越好,那为什么页面性能优化做到60fps就可以了?这是由于我们使用的设备引起的。

从机器的构造来说,生成图像的设备(如显卡)和显示图像的设备(显示器)是分离的。

目前,大多数显示器根据其设定按 30Hz、 60Hz、 120Hz或者 144Hz的频率进行刷新。而其中最常见的刷新频率是 60 Hz。这样做是为了继承以前电视机刷新频率为 60Hz的设定。

显卡内图片的真正提供者是GPU,而这导致了另一个问题,由于 GPU生成图像的频率与显示器刷新的频率是不相关的,那么在显示器刷新时,GPU没有准备好需要显示的图像怎么办;或者 GPU的渲染速度过快,显示器来不及刷新,GPU就已经开始渲染下一帧图像又该如何处理?

如果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,就会出现上图中的屏幕撕裂(Screen Tearing)现象,屏幕中一部分显示的是上一帧的内容,另一部分显示的是下一帧的内容。

我们用两个例子来说明可能出现屏幕撕裂的两种情况:

如果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为 75 Hz,GPU的渲染速度为 100 Hz,那么在两次屏幕刷新的间隔中,GPU会渲染 4/3个帧,后面的 1/3帧会覆盖已经渲染好的帧栈,最终会导致屏幕在 1/3或者 2/3的位置出现屏幕撕裂效果;

那么 GPU的渲染速度小于显示器呢,比如说 50 Hz,那么在两次屏幕刷新的间隔中,GPU只会渲染 2/3帧,剩下的 1/3会来自上一帧,与上面的结果完全相同,在同样的位置出现撕裂效果。

到这里,有人会说,如果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与 GPU的渲染速度完全相同,应该就会解决屏幕撕裂的问题了吧?其实并不是。显示器从 GPU拷贝帧的过程依然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,如果屏幕在拷贝图像时刷新,仍然会导致屏幕撕裂问题。

如何解决屏幕撕裂问题?

解决屏幕撕裂中最知名可能也是最古老的解决方案就是 V-Sync技术。

V-Sync的原理简单而直观:产生屏幕撕裂的原因是显卡在屏幕刷新时进行了渲染,而 V-Sync通过同步渲染/刷新时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。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为 60 Hz,若此时开启 V-Sync,将控制显卡渲染速度在 60 Hz以内以匹配显示器刷新频率。这也意味着,在 V-Sync的限制下,显卡显示性能的极限就限制为 60 Hz以内。

因此在屏幕的刷新频率基本固定的情况下,我们只能控制GPU的渲染速度往60fps上靠拢。

手机开90帧为什么刷视频就变60镇了

肯锁帧了。“设置”→“应用设置”→“应用管理”将“电量与性能”清除应用数据。

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称为帧(Frame)的单位传输的,帧由几部分组成,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。在以太网数据传输中,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定时间内,由于传输的非实时性,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。节点发送的帧很小且2个冲突节点相距很远。帧通过特定的称为网络驱动程序的软件进行成型,然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线上,通过网线到达它们的目的机器,在目的机器的一端执行相反的过程。接收端机器的以太网卡捕获到这些帧,并告诉操作系统帧已到达,然后对其进行存储。就是在这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,嗅探器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。“帧”数据由两部分组成:帧头和帧数据。帧头包括接收方主机物理地址的定位以及其它网络信息。帧数据区含有一个数据体。为确保计算机能够解释数据帧中的数据,这两台计算机使用一种公用的通讯协议。互联网使用的通讯协议简称IP,即互联网协议。IP数据体由两部分组成:数据体头部和数据体的数据区。数据体头部包括IP源地址和IP目标地址,以及其它信息。数据体的数据区包括用户数据协议(UDP),传输控制协议(TCP),还有数据包的其他信息。这些数据包都含有附加的进程信息以及实际数据。

好了,本文到此结束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

为什么刷视频就是60帧率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